<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當前位置:主頁  >> 常識資料  >> 常識其他   
      常識其他

      2019年公務員考試常識:2018年中國科技成就

      http://www.ssrtes.com       2019-01-03 14:14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 】              

        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的常識判斷是考查考生平時知識積累的重要部分,這部分知識范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更要注意總結才能便于記憶。公考通(www.ssrtes.com)整理了2018年中國的科技成就考點,希望能對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2018年中國的科技成就


        2018年,中國科技有很多燦爛的高光時刻。我們看到了“天鯤”試航、“嫦娥”奔月、“北斗”棋布、“鯤龍”出水、“松科”鉆地;迎來了港珠澳大橋通車、中國南極“第五站”選址奠基;做出了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實現了量子霍爾效應從二維到三維的突破;我們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三評”指揮棒變了、科研人員減負了、科技成果轉化再發“大禮包”……


        歲末年初,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一年的中國科技有哪些精彩。


        科技利國為民


        2018年,中國科技上天入地、通江達海,繼續為國計民生奉獻創新擔當。


        這一年,“張衡”初上天,它能從太空監測地震。2月2日,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它是中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天基觀測平臺的首顆衛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首次實現低地球軌道衛星高精度電磁潔凈度控制,彌補了中國天基科學探測領域發展的一大短板。汶川地震10年后,“張衡”衛星讓人們對地震監測有了新的期待。


        這一年,“松科二井”完井了,入地深度打破亞洲紀錄。5月26日完井的“松科二井”是2014年4月13日開鉆的,最終井深7018米,是亞洲國家實施的最深大陸科學鉆井和國際大陸科學鉆探計劃(ICDP)成立22年來實施的最深鉆井。中國科學家創造了深部鉆探技術的4項世界紀錄并取得兩項重大突破。


        這一年,疏浚利器“天鯤號”首航成功。6月12日,“天鯤號”成功完成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天鯤號”是首艘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首次試航成功,標志著“天鯤號”向著成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一年,救災高手“鯤龍”水上首飛成功。10月20日,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實現水上成功首飛,而此前它已于2017年底實現陸上成功首飛。AG600可用于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等,填補了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制空白,是與大型運輸機運-20、大型客機C919并稱的我國大飛機家族“三兄弟”之一。


        這一年,橋界“珠峰”港珠澳大橋通車。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通車,總長約55公里的大橋工程讓珠江入海口兩岸的3個城市只需30分鐘便可以互通。2009年底正式開工建設的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因建設周期史上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而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這一年,四代核電之“肺”通過驗收。10月31日,全球首臺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順利通過驗收。蒸汽發生器是高溫氣冷堆核電系統中最關鍵的設備之一,其作用是將核反應堆的熱量轉換成接近600攝氏度的水蒸氣,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產生電能,業內稱之為“核電之肺”。這臺擁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蒸汽發生器將用于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華能石島灣核電站,是第四代核電標志之作。


        這一年,“北斗”三號完成星座部署,導航服務從亞太走向全球。11月19日,隨著兩顆全球組網衛星順利升空,我國成功完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北斗三號基本系統于2018年底正式開通運行,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邁出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這一年,“嫦娥”又奔月,目標是月球背面。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她的目標是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并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


        這一年,多項高科技含量的國之重器和重大工程紛紛登臺亮相,利國利民,是多年創新積累后結出的甜美碩果。


        探索永不止步


        2018年,中國科學家繼續著他們永不止步的探索,為世界貢獻出中國智慧。


        這一年,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1月2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重大成果——世界上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個體細胞克隆猴“華華”,已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誕生。此前,科學家一直未能實現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就難以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中國解決了這個世界難題,率先開啟了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這一年,中國醫生實現了人類首次肺臟再生。2月8日,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左為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干細胞移植手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肺臟再生。這是世界上首例人類自體肺干細胞移植再生——從患者支氣管取出的幾十個干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后,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這些干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修復替代了損傷組織。


        這一年,中國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8月2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人造生命”領域的突破——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將釀酒酵母細胞里原本天然的16條染色體融合成單條染色體,這條染色體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這是“人造生命”的一個重大突破,表明天然復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干預變得簡約,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這一年,中國人把量子霍爾效應從二維拓展到三維。12月18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的重大成果,他們在拓撲半金屬砷化鎘納米片中觀測到了由外爾軌道形成的新型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的直接證據,邁出了量子霍爾效應從二維到三維的關鍵一步。量子霍爾效應是20世紀以來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至今已有4個諾貝爾獎與其直接相關,但此前100多年,科學家們對量子霍爾效應的研究一直停留于二維體系。


        中國科學家們不僅做出了許多世界級成果,還在為未來的探索創造條件、積蓄力量。


        這一年,中國南極“第五站”選址奠基。2月7日,我國南極科考第五站在南極羅斯海恩克斯堡島定址奠基。此前,我國在南極僅有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4座科考站。中國第五座南極科考站將是一座常年科考站,可獨立支持開展陸地、海洋、大氣、冰川等多學科綜合科學考察。


        這一年,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開工。4月27日,我國迄今為止投資最大、建設周期最長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在上海開工建設。這一總投資近100億元的大國重器計劃在202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為科研用戶提供高分辨成像、先進結構解析、超快過程探索等尖端研究手段。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视频免费观看_亚洲高清无码免费在线_国产精品日韩专区在线播放
      <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1.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日韩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免费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