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古詩中的地理常識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公考通(www.ssrtes.com)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古詩中的地理常識。
1.詩歌與天氣、氣候知識: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里的春風當指夏季風,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這條線以東以南為季風區,以西以北為非季風區。玉門關正好位于這條界限以西,關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風的滋潤了。
(2)“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西北內陸溫帶大陸地形氣候條件早晚溫差大的真實寫照。
(3)“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說明了城市熱島效應現象。
(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反映了對流雨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的特點。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示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后降雪的天氣。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是暖風天氣。
(7)“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垂直地帶,平原與山地氣候的差異。
(8)“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說明梅子黃熟的六月,夏季風北進,雨帶隨之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這種鋒面雨屬于準靜止鋒。
(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說明山坡兩側向陽坡與背陽坡的光照及熱量的差異。
2.詩歌與地形、河流知識:
(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海拔高,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廬山飛峙于長江南岸,鄱陽湖濱,呈東北—西南走向,從地質構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所以“橫看成嶺側成峰”。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黃河從這里發源,經過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它與第二級階梯高出2000-3000米,與平原地區高出3000多米,這種落差之大,使黃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4)“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長江的中游
(5)“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于赤道地區
(6)“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述過去的河套平原
(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容橫斷山的氣候和植被的垂直變化
(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反映的地區是南嶺一帶
(10)“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四川盆地
(1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描寫泰山
3.詩歌與月相
(1)“海潮隨月生,江水應春來”——潮汐現象與月相變化的關系。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
(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黃昏后月亮剛剛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滿月。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黃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轉所引起的晝夜更替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