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12月3日無領導小組面試)
2016年吉林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12月3日無領導小組面試)
背景材料:
一共有三個材料
材料一,無
材料二,第二個材料是說周村的一個情況,大概就是地理環境比較偏僻。經濟發展水平也落后好像人口也不多。但是它人杰地靈然后有什么狀元村,博士村,還有民歌的文化、啊孝文化,還有木門廠這個產業鏈兒也比較完整x特色的養殖業。
材料三,
現在鄉村旅游發展的一些問題,一個是資金不夠。第二個是人才缺乏。然后還有一個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
問題:
1、對于宋某的一句話“如果旅游是脫離了文化發展是沒有希望的”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2、作為A市旅游局的人,為周村制定旅游扶貧的調研方案
3、對于材料三中周村旅游的可行性提出具體建議
【參考解析】
【1】對于宋某的一句話“如果旅游是脫離了文化發展是沒有希望的”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有這樣一句老話,“同樣是一棵樹,為什么那么多人專門去看廣西的樹?那里有劉三姐文化。同樣是一股泉,為什么有人走那么遠的路去看蝴蝶泉,那里有五朵金花的文化。”所以說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沒有文化的旅游沒有魅力,沒有旅游的文化缺乏活力。所以說宋某的這句話“如果旅游是脫離了文化發展是沒有希望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首先:先進的旅游文化引領旅游產業發展的方向。旅游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的文化本質特征必然要求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游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游可持續發展。現代旅游是旅游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游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游,旅游產品和旅游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游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帶來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其次:文化是旅游經濟競爭的核心。旅游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游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于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游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游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游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只無形的手支配著旅游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游經濟基業長青。
再次旅游與文化相互作用。旅游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于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
那么我們具體怎樣做才能夠使文化和旅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第一:做活戶外運動休閑旅游產品
明確目標,把握重點,積極推進旅游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發揮資源優勢,打造旅游精品。與文化產業建設同步推進。做精生態觀光旅游產品。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大力打造精品景區、
打造旅游精品路線。
做活戶外運動休閑旅游產品。要將體育運動與打造健康旅游品牌結合起來,設計培育徒步、登山、自行車等戶外運動品牌賽事,大力發展戶外運動訓練基地、自駕車營地、戶外燒烤營地等旅游產品,做活健康旅游品牌。
第二:做好生態旅游這篇文章
加大扶持力度,做強旅游產業,著力打造旅游品牌。
依托綠色生態和農業資源優勢,做好生態旅游這篇文章,著力打造美麗鄉村旅游。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的休閑旅游業態,其休養的度假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接受和喜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將鄉村旅游業打造成縣域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針對性地扶持鄉村旅游的發展,形成鄉村農業觀光旅游點、線、面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打響地方特色鮮明、鄉村旅游活躍、農民增收致富的鄉村旅游品牌。
第三:扶持一批集旅游商品設計、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重點企業
要加大對特色餐飲開發和宣傳,整體提升連州地方特色菜系和地方風味小吃,舉辦美食評選活動加強宣傳推介,打造特色鮮明的地方飲食文化品牌。要加快推出高品位、多樣性旅游娛樂項目,豐富游客的文化生活,增強游客的觀光樂趣。
相信通過以上的措施,旅游和文化一定能夠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2】作為A市旅游局的人,為周村制定旅游扶貧的調研方案
旅游扶貧能夠充分帶動周村經濟的發展,還能夠充分發揮旅游業促進區域發展和扶貧開發的綜合帶動功能,所以對于這次調研方案我們一定要予以重視,制定方案的原則是要做到切實可行,精準到位,為周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一手資料。
首先我會根據領導的指示,明確本次調研的范圍,主要集中在周村比較適合旅游的地區,
確定本次調查的時間為一周,根據調查時間進一步劃分調查的步驟、人員分工、物品清單等,做好預算等,報領導審批。
其次根據領導的審批意見,進一步完善本次調查方案。確定調查重點地點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周村適合旅游的景點進行調研。可以采取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和開座談會的形式進行。調查問卷主要發放給當地的農民,問卷內容包括他們所希望的旅游方式以及農民的一些要求,為了能夠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我會給參與調研農民發放一些小禮品,并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切實的理解當地的真實情況以及農民的真實想法,有針對行的開展工作,并會定期開座談會,讓農民和扶貧專家暢所欲言,互相交換意見,讓農民擺脫貧困走上旅游致富之路找到良策,把我們的調研工作落實到位。
再次,為了使調查能夠有序、高效開展,我會在調查前立刻召開小組會議,劃分工作職責,說明調查中的注意事項等等。也會把工作人員分成各個小組,比如發放問卷小組,后勤組、實地考察小組等等明確任務,做到專事有專人,專人有專責。另外我還要對參與的工作人員提前進行培訓,讓他們了解到整個工作當中的注意事項。
最后,調查結束后,我會對調查問卷進行回收,科學匯總,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將整個調查的過程、結果、以及周村現狀和適合旅游的地方寫成調查報告,將此提交給領導,請領導進行補充。
【3】對于材料三中周村旅游的可行性提出具體建議
第一,適當發展旅游業,對村民進行有效的宣傳。確保宣傳工作能夠落實到位,取得村民的支持,這是周村旅游能夠得到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做思想工作可以采取派發宣傳單張、開辦講座、上門交流引導等方式,用分析、實例等打動村民,使村民看到發展旅游業的美好前景,鼓勵他們積極配合,并參與其中。
第二,完善周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通過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吸納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旅游發展,尤其是古村或者特色村落的發展,交通條件尤為重要,只有完善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網,才能更好地促進旅游業發展。
第三,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同時積極鼓勵社會資金介入,解決周村經濟發展過程中,資金匱乏的問題。可以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地方旅游業的發展,積極引進外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促使經濟發展,進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旅游業相關培訓制度,通過教育培訓,提升當地群眾對于旅游業的理解,從而完善相關的服務,形成相對系統化、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從而更好地解決人才匱乏問題。
第五,積極吸引人才,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機制,吸引更多地優秀人才進入周村,帶動周村的綠發展,來帶更多更先進的理念,讓周村旅游能夠更好地發展起來。
(本文為考生回憶版,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