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定義判斷(10)
3月30日更新的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是定義判斷題,多做公務員考試模擬題練習不僅有利于掌握考點,而且能夠幫助保持題感,潛移默化中熟悉命題規律,提高公務員考試做題準確率。
1、土地整理是指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的行為。
下列不屬于土地整理的是( )。
A、對村鎮道路進行硬化、綠化
B、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建設林網
C、調整農地結構、歸并零散地塊
D、歸并農村居民點、鄉鎮工業田地
2、饑餓營銷是指商品銷售商有意調低銷售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方式。饑餓營銷也能達到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
下列屬于采用饑餓營銷手段的是( )。
A、商家對換季產品打折銷售
B、某房地產商推出新樓盤時,故意調高售價
C、某手機品牌在推出新產品的首日實行限量發售
D、某醫院規定專家門診每天限量掛號40人
3、結構性失業是指由于經濟結構、體制、增長方式等的變動,使勞動力在包括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愿、地區等方面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而導致的失業。
下列不屬于結構性失業情況的是( )。
A、某電子工藝廠的產品因長期滯銷而被迫轉產,職工小李因沒有合適的崗位而另謀生路
B、農民小王乘農閑之機進城務工,但一時還找不到工作
C、小張去年大學畢業,一心想留在大城市工作,但高不成低不就,無奈之下又繼續學習準備報考碩士研究生
D、小陳在某公司工作了兩年,感覺沒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今年辭去了工作,打算另謀高就
4、蓋亞假說認為地球生命體與非生命體形成了一個可相互作用的復雜系統。該假說又分為強蓋亞假說和弱蓋亞假說。其中弱蓋亞假說認為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有效地調節著大氣的溫度和化學構成,在生物體影響生物環境的同時,環境又反過來影響生物進化的過程。強蓋亞假說更進一步認為地球是一個巨大的有機體,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為了這個有機體的健康,甚至可以自行清除那些有害的因素。
下列屬于弱蓋亞假說的是( )。
A、地球利用太陽能是一種星球尺度上的新陳代謝作用
B、環保的重要性在于地球是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C、大氣層出現臭氧層空洞是因為人類過度活動造成的
D、沙漠中引種耐熱植物后,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5、行政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的實現和相對人權益的保護。如果初始行政目標可能對相對人權益造成某種不利影響,應使這種不利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保持二者處于適度的比例。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符合行政比例原則的是:
A.王某因在商業區擺地攤,被城市管理部門以無證經營為由罰款5萬元
B.譚某在批準建設的三層樓房上加蓋二層,被責令拆除加蓋的二層樓房
C.馬某醉酒駕車,酒精含量為300mg/100ml,被處3個月拘役、緩刑一年
D.張某和李某互毆,張某將李某打成輕微傷,被處罰款500元并拘留15天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如果你認為題目或解析有誤,可點這里給我們糾錯。】
1、A
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對村鎮道路進行硬化、綠化只是對道路質量的提升,不涉及耕地質量和耕地面積的提升,與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也沒有關系,不符合定義,當選;
B項: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建設林網是提高了耕地質量,符合“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符合定義,排除;
C項:調整農地結構、歸并零散地塊是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符合“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符合定義,排除;
D項:歸并農村居民點、鄉鎮工業田地改善了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符合“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符合定義,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2、C
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商品銷售商”、“有意調低銷售量”、“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換季產品打折銷售為調低銷售價而非調低銷售量,不符合“有意調低銷售量”,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房地產商推出新樓盤調高售價是調高售價并沒有有意調低銷售量,不符合“有意調低銷售量”,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某手機品牌推出新產品首天限量發售為有意調低銷售量,符合“有意調低銷售量”、“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
3、D
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經濟結構、體制、增長方式等的變動”、“勞動力因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愿、地區等方面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的失業”。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電子工藝廠被迫轉產是經濟結構等方面的變動,符合“經濟結構、體制、增長方式等的變動”,小李沒有合適崗位是技能、經驗等方面的不一致,符合“勞動力因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愿、地區等方面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的失業”,符合定義,排除;
B項:農民進城務工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并沒有提到,不明確,保留;
C項:小張沒有留在大城市工作,是因為高不成低不就,是因為主觀意愿的需求與供給機構不一致,符合“勞動力因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愿、地區等方面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的失業”,符合定義,排除;
D項:小李自己辭去工作是因為沒有繼續發展的空間,并非經濟結構、體制、增長方式等發生變動,也不是因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愿、地區等方面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導致的,不符合定義,當選。
這道題目中B項沒有明確說出,不確定真假,但是D項明確失業辭職的原因是“沒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一定不屬于題干中的失業的原因,所以選非題,答案是D項。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4、C
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弱蓋亞假說:“生物體影響生物環境”、“環境影響生物進化”。
強蓋亞假說:“地球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自行清除有害因素”。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地球利用太陽能”不能體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環保的作用也沒有體現地球生物體影響生物環境,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人類活動造成臭氧層,符合“生物體影響生物環境”,而臭氧層反過來影響人類,符合“環境影響生物進化”,符合定義,當選;
D項:沙漠中引種耐熱植物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不能說明生物體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關系,不符合定義,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5、B
行政比例原則的定義要點是:①行政行為;②不利影響;③盡可能小;④適度的比例。
A項罰款5萬元屬于罰款過重,不符合④;
C項是刑事處罰,不符合①;
D項行政拘留15天是拘留處罰的上限,不符合③。
B項符合定義要點。故答案選B
如果你的行測正確率忽上忽下極不穩定,或遇到了瓶頸很難提升,下載公考通APP,內含28000+道真題,800+份完整版歷年真題卷,下載就能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