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等地探索公務員聘任制建設專業化隊伍
原標題:中國探索公務員聘任制建設專業化隊伍
最近,36歲的王江正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聘任合同即將期滿,是繼續留在現單位工作,還是另謀高就?
與周圍端著“鐵飯碗”的同事不同,王江是貴州省第一批聘任制公務員,現為貴安新區規劃建設管理局黨組成員、總建筑師。
2015年,貴州首次啟動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共有7家單位公開招聘聘任制公務員,招聘的職位均為高級主管、高級規劃主管、總工程師等專業性強的崗位,對技術、經驗、資歷等要求較高。
“當時我還在重慶大學讀建筑學博士,同時也在設計院做項目。”在重慶安家的王江說,看到招錄公告后,他認為正在建設中的新區處于大發展階段,機會不錯,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報了名。
據他介紹,當時年薪為35萬元,任期3年,并通過了筆試、面試、考察、體檢、辦理審批和聘用手續等嚴格的環節。3年來,他主導了不少CBD規劃、旅游景區設計等重點項目,頗有成效。
今年1月,貴安新區規劃建設管理局再次面向全國公開招聘2名聘任制公務員,包括首席規劃師和首席工程師。“專業人員還是非常缺的,通過聘任制,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西部地區引進人才的難題。”王江說。
記者了解到,2006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最早對聘任制公務員作出規定,明確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對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和輔助性職位實行聘任制。
去年9月,《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進一步細化了聘任制公務員的定位、招聘、管理等相關規定。
據統計,自2007年深圳首次試點以來,浙江、四川、山東、新疆、陜西等20余省份“試水”聘任制公務員招聘。
陜西省西安市近期發出公告,首次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管理委員會政策研究高級職員等6名聘任制公務員。
西安市公務員局職位管理處處長司軍告訴記者,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和自貿區的設立,新興業態不斷出現,對行政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這就急需補充專業素養強的管理人才。
記者梳理發現,聘任制公務員的職位普遍具有專業性強、工作急需、不可替代的特點,是通過公務員招錄、調配不能滿足的職位,專業資質和工作經驗是考察的重點。
比如,貴安新區規劃建設管理局招聘的首席工程師要求具有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土木類工程師(高級)職稱,具有10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西安招聘的自貿區國際投資貿易管理高級職員要求具有自貿區或者口岸管理、海關特殊監管區工作經驗1年以上,且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具有較強的產業研究和項目推進能力……
“為了實現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除了高于普通公務員的薪資,各單位都在為聘任制公務員制定匹配的管理流程,營造能發揮其專業特長的工作環境。”司軍說,聘任制公務員遵從一職一薪、一人一薪、待遇從優、有效激勵的原則,“薪資標準是招聘單位綜合考慮市場薪資和公務員工資水平而定的”。
相比薪資,不少聘任制公務員更看重在行政管理崗位上得到的鍛煉。“薪酬肯定沒有原來外邊高,但因為自己還年輕,想體驗下不同的崗位,有不同能力的鍛煉。”已在貴安新區規劃建設管理局擔任首席工程師兩個多月的舒斌說。
“社會經濟發展的新需求和國家對聘任制公務員制度的完善,將使得聘任制公務員由試點步入常態化,成為委任制公務員的有效補充,有助于政府部門從市場中遴選專業人才,形成高素質的專業化管理人才隊伍。”司軍說。
